业务范围 Business Scope
职业卫生评价
当前所在的位置:网站首页 > 职业卫生评价
项目概况 |
项目名称 |
丹巴县中凯选矿厂450t/d生产线扩能及配套尾矿库项目 |
行业 类别 |
贵金属矿采选 |
||||
项目业主 |
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 |
项目 性质 |
扩建 |
|||||
项目地址 |
四川省丹巴县边耳乡 |
|||||||
被评价企业联系人 |
邓周波 |
被评价企业联系人电话 |
17369057162 |
|||||
项目简介 |
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凯公司”)原名丹巴县中凯选矿厂,成立于2005年,以丹巴美河矿业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美河公司”)独狼沟金矿堆浸渣为原料,经磨矿和浮选等流程,浮选精矿经置换、压滤脱水后外销,日处理量200吨。为了提高生产效率、优化生产结构及有效节约能源,美河公司于2016年6月收购中凯公司。美河公司(以下简称美河公司)为独立法人单位(原名为:丹巴县美河金矿),美河100%持股中凯,注册资金为壹亿元人民币。于1997年通过丹巴县人民政府招商引资进驻丹巴县从事矿业开发。2016年8月,丹巴县中凯选矿厂更名为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 美河公司于2013年启动申办14.5万t/a采矿证工作。为匹配美河公司年产14.5万吨生产规模,中凯公司随即启动450 t/d生产线扩能及其配套尾矿库项目,该项目包含两部分,一是生产线建设,二是配套新尾矿库建设,其中生产线建设使用原选厂场地,新尾矿库建设计划征地12公顷(180亩)。项目选址位于丹巴县边耳乡境内,项目总用地面积约38.0487公顷。 |
|||||||
评价机构及评价项目组 |
评价机构 |
四川众望安全环保技术咨询有限公司 |
机构负责人 |
潘祖高 |
||||
项目负责人 |
孙运侣 |
个人资质编号 |
A01(P)15101598 |
|||||
报告编制人 |
孙运侣 |
个人资质编号 |
A01(P)15101598 |
|||||
报告编制人 |
邹兵飞 |
个人资质编号 |
A01(P)15101427 |
|||||
报告审核人 |
高飞 |
个人资质编号 |
A01(P)12100044 |
|||||
评价活动主要信息 |
签订合同时间 |
2019年4月22日 |
报告提交时间 |
2019年8月23日 |
||||
职业评价类型 |
职业病危害预评价 |
|||||||
到现场调查、采样、检测的专业技术人员 |
孙运侣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陪同人 |
邓周波 |
|||||||
到现场开展检测活动时间 |
/ |
|||||||
建设单位(用人单位)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检测结果 |
粉尘:矽尘、其他粉尘、电焊烟尘、石膏粉尘、砂轮磨尘; 化学毒物:一氧化碳、二氧化碳、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硫化氢、甲烷、氨、碳酸钠、二氧化氯、氯气、锰及其化合物、油类、苯、甲苯、二甲苯、苯乙烯、三氯甲烷(皮带粘接剂)、醋酸铅(铅尘)、硫酸、氢氧化钠。氯化氢(实、化验室)、氢氧化钠、硅酸钠、氰化物、氰化氢、松醇油、丁基黄药、氧化钙; 物理因素:噪声、高温、紫外辐射、电焊弧光、工频电场。 其他危害:视屏终端作业、低气压、高原低氧、受限空间作业危害。 |
|||||||
评价结论与建议 |
评价结论:依据《国民经济行业分类》(GB/T 4754-2017),拟建项目属于“有色金属矿采选业”中的“贵金属矿采选”,根据《关于公布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风险分类管理目录(2012年版)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2〕73号)的有关规定,分析拟建项目存在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及其毒理学特征、潜在危险性、接触人数、频度、时间、职业病危害防护措施和发生职业病的危(风)险程度等进行综合分析后,确定该项目为职业病危害风险严重的建设项目。 建议: 1 组织管理 1.1 施工建设期组织管理 (1)应委托具备职业病防护条件的施工单位进行拟建项目的建设施工,并签订职业病防护相关合同。 (2)施工单位在建设施工时应参照《建筑行业职业病危害预防控制规范》(GBZ/T211-2008)对拟建项目施工过程产生的职业病危害进行预防控制。 (3)施工时配备有效的职业病危害防护设施,使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浓度(或强度)符合《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1部分:化学有害因素》(GBZ2.1-2007)和《工作场所有害因素职业接触限值第2部分:物理因素》(GBZ2.2-2007)的要求。职业病防护设施应进行经常性的维护、检修,确保其处于正常状态。 (4)施工单位应制定合理的劳动制度,加强施工过程职业卫生管理和教育培训。 (5)施工单位应配备有效的个人防护用品。个人防护用品必须保证选型正确,维护得当。建立、健全个人防护用品的采购、验收、保管、发放、使用、更换、报废等管理制度,并建立发放台账。 (6)加强施工过程作业人员防护措施,具体方法详见资料性附件。 (7)施工单位应在可能产生急性健康损害的施工现场设置检测报警装置、警示标识、紧急撤离通道和涉险区域等。 (8)施工过程中存在密闭(有限)空间或自然通风条件差的场所,施工单位依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3〕第59号)的相关要求,参照《密闭空间作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GBZ/T205-2007)制定有限空间作业的安全保障有关的制度和规程。 (9)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在建设施工期应督促施工单位落实职业病防治措施(职业健康体检、个体防护等),并留有相应监督记录。 (10)拟建项目位于青藏高原,位于高原的第二级夷平面附近(区域上夷平面海拔高度3500 m~4500 m),区内最高点位于东南部山脊一带,海拔高度4450 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两条溪沟交汇处,海拔约4200 m。最大高差250 m,一般高差仅为100 m~150 m。矿区气候较为恶劣,空气稀薄。年均气温0℃,多年最低气温-23.9℃(1~2 月),最高气温22.5℃(7~8 月),一般11 月~翌年3 月,气温-3.4~23.9℃,4~10 月气温4~10℃。封冻期为12 月至翌年4 月,冻土深度一般1~2 m。作业人员施工过程中可能遭受低气压、低温、高原低氧危害。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在建设施工期应督促施工单位落实相关职业病防治措施,并留有相应监督记录。 1.2 生产过程组织管理 (1)拟建项目初步设计阶段,应编制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专篇,报职业卫生主管部门审查,符合国家职业卫生标准和要求的,方可施工。职业病防护设施竣工后,由职业卫生主管部门组织验收。 (2)拟建项目防护设施应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项目施工时应将有关防护设施严格落实到位。 (3)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含聘用合同)时,应当将工作过程中可能产生的职业病危害及其后果、职业病防护措施和待遇等如实告知劳动者,并在劳动合同中写明,不得隐瞒或者欺骗。 (4)建立、健全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设施和个人使用的职业病防护用品的使用及维护、检修、定期检测制度,应有专人负责对设施进行维护、保养,以确保防护效果。 (5)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根据《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3〕171号)的相关要求,《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条例》(国务院令〔2018〕第708号),以及《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GB/T 29639-2013)完善职业卫生管理与应急救援体系。 (6)拟建项目主要负责人和职业卫生管理人员应接受职业卫生培训,依法组织本单位的职业病防治工作。定期组织员工进行职业卫生相关知识培训。应急救援人员应受过相关专业培训,合格后上岗,保证应急救援的安全有效,同时应定期组织应急救援预案的演练。常见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应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全面演练。 (7) 建设项目职业病危害预评价报告评审通过后,若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生产规模、工艺或者职业病危害因素种类、防护设施等发生变更时,应当重新进行职业病危害预评价与审核。 (8)项目运行后,每年至少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职业病危害严重的用人单位,除遵守前款规定外,应当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每三年至少进行一次职业病危害现状评价。检测、评价结果应当存入本单位职业卫生档案,并向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和劳动者公布。 (9)按照《工作场所职业卫生监督管理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第47号)的规定,建立、健全职业卫生管理制度和操作规程。 (10)根据《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职业卫生档案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安健〔2013〕171号文件建立、健全职业健康监护制度、职业卫生档案和劳动者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11) 健全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定期检测及评价制度:加强日常监测,职业病危害因素的检测应由依法取得资质的职业卫生技术服务机构进行。出现超标场所或岗位,应及时查找原因,采取防护措施,确保职业病危害因素符合国家职业卫生限值的要求。 (12)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建立、健全职业病告知制度: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和《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职业病危害告知与警示标识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4〕111号)等标准规范要求,设置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还应在醒目位置设置公告栏,公布职业病防治的规章制度、操作规程、应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因素检测结果等。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在数量及内容上须按照《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警示标识》(GBZ158-2003)相关规定进行设置。每半年至少检查一次厂区范围内的所有告知、警示标识及中文警示说明,发现有破损、脱落、褪色、变形等不符合要求时,应进行修整更换。 (13)拟建项目存在有限空间作业,根据《工贸企业有限空间作业安全管理与监督暂行规定》(国家安全生产监督管理总局令〔2013〕第59号),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制定有限空间作业操作规程。在进入罐内或大型设备内检修时,应严格按照安全操作规程,进行充分置换,检测残留气体浓度,安全后再进入设备;检修操作过程中应进行强制通风,排除罐内残留的有害气体,防止职业病危害事故发生等。 (14)拟建项目位于青藏高原东南边缘,位于高原的第二级夷平面附近(区域上夷平面海拔高度4300 m~4500 m),区内最高点位于东南部山脊一带,海拔高度4450 m,最低点位于矿区西部两条溪沟交汇处,海拔约4200 m。最大高差250 m,一般高差仅为100 m~150 m。矿区气候较为恶劣,空气稀薄。年均气温0℃,多年最低气温-23.9℃(1~2 月),最高气温22.5℃(7~8 月),一般11 月~翌年3 月,气温-3.4~23.9℃,4~10 月气温4~10℃。封冻期为12 月至翌年4 月,冻土深度一般1~2 m。作业人员生产过程中可能遭受低气压、低温、高原低氧危害。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加强监管,同时做好相应防护措施,避免作业人员遭受职业危害。 (15)拟建项目属于鼠疫自然疫源地,为预防控制和消灭鼠疫,必须贯彻“预防为主”的方针,必须做好防鼠疫管理。坚持“依法治理,综合防治”的原则,突出重点、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坚持政府领导、部门分工、密切协作;依法管理、严格制度;依靠群众、联防协作;在流行病学的基础上,掌握鼠疫流行的规律和特点,根据自然因素及社会因素等多方面的情况进行综合分析。设置防鼠疫队伍与专业技术人员,并制定应急预案,严防输入性鼠疫发生的同时,开展科普卫生宣传与培训,向作业人员宣传鼠疫防治知识,提高自我防病能力,对易感人群进行鼠疫菌苗的预防接种,提高其免疫力。 (16)完善职业病危害防治经费,补充开展施工期的职业病防治工作的必要资金(如监督所需经费等),提高日常生产过程中维持职业病防治工作正常开展的投资(如年度职业健康体检经费、个人防护用品更换经费、日常检测经费等),以保证职业病防治工作的正常开展。 2 工程技术 (1)拟建项目应优先采用有利于防治职业病和保护劳动者健康的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逐步淘汰职业病危害严重的技术、工艺、设备、材料的计划。 (2)噪声观察室、休息室、值班室修建时选用隔声材料,不留缝隙,确保有效性。门窗有缝隙时,应及时进行修补,噪声观察室、休息室、值班室应尽量远离噪声源修建。减少噪声设备作业人员和巡检人员接触时间和巡检时间。 (3)根据《工作场所有毒气体检测报警装置设置规范》(GBZ/T223-2009)要求,拟建项目应至少设警报值和高报值。并派专人管理检测报警仪,定期检查、维护。 (4)《建筑采光设计标准》(GB50033-2013)规定了视觉工作场所工作面上的采光系数标准值。 (5)拟建项目生产作业区域内的一般照明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7,而作业面周围的照度均匀度不应小于0.5;其不舒适眩光应采用统一眩光值(UGR)评价。设计的照度值应符合《建筑照明设计标准》(GB50034-2013)中的规定。 (6)拟建项目通风方式以机械通风为主,充分利用自然通风。在可行性研究报告中,对通风、空调设置未进行详细描述,在进一步设计时应按相关法律法规要求规定加以设计。 (7)辅助用室的具体设置应在设计时,根据人员实际情况,参照《工业企业设计卫生标准》(GBZ1-2010)进行设置,以满足预防和控制职业病危害的目的。选矿工业场地车间卫生特征等级划为3级。辅助用房应避开有害物质、高温等有害因素的影响。建筑物内部构造应易于清扫,卫生设备便于使用。 (8)根据 href="https://www.sogou.com/link?url=DSOYnZeCC_pyMgFMEOX4ZLI3am5cGPT9D30ji9ktI-bQ7NeXRvSykkYO2wSx45bGreaVHN88tHY." 《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AQ/T 4252-2015)5.3.5要求,氰化物保管及发放由专人进行,并在良好通风下进行,并要配载口罩手套。 (9)拟建项目再磨氰化浸出-洗涤-置换提金工艺过程中酸化沉淀、碱性中,以及尾矿氰化浸渣工序均会产生氰化氢,相应作业场所应配事故通风装置,且事故通风装置应与检测装置联锁。 (10)拟建项目拟在氰化浸金作业车间、尾矿、氰化浸渣作业点设置冲淋装置及洗眼器和救护箱,但未明确设置位置、数量。建设单位应在下一步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阶段,对冲淋装置及洗眼器和救护箱设置位置、数量加以明确。 3 个体防护 (1)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做好作业人员上岗前培训,使作业人员能正确使用个人防护用品。并加强监督和管理,要求作业人员工作时必须佩戴,防护用品损坏时及时进行更换。 (2)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根据采购的个人防护用品使用说明结合实际生产情况,制定详细的维护更换计划。 (3)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按照《劳动防护用品配备标准(试行)》国经贸安全(2000)189号文件、《个人防护用品装备选用规范》(GB/T11651-2008)、《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办公厅关于印发用人单位劳动防护用品管理规范的通知》(安监总厅安健〔2018〕3号)、《呼吸防护用品的选择、使用与维护》(GB/T18664-2002)等相关法律标准,结合拟建项目特点选购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的合格个人防护用品,劳保用品必须确保质量,按期采购,满足发放需要,并获取和保存生产厂家提供产品“三证”(生产许可证、安全鉴定证、产品合格证);制定详细的劳动者个人防护用品管理制度和发放表标准。 (4)拟建项目在正式运行后特别应注意油品对作业人员皮肤的伤害,严格要求皮肤可能接触油品的作业情况必须佩戴个人防护用品,以预防职业性慢性皮肤病的发生。 4 健康监护 (1)项目运行前须按照《职业健康监护技术规范》(GBZ188-2014)要求做好岗前职业健康体检,不得安排未经上岗前职业健康体检的人员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的作业。运行过程中每年组织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人员进行在岗、离岗时职业健康体检。 (2)拟建项目组织作业人员进行上岗前的职业健康体检项目,可以根据将要从事的工作内容,参考职业病危害因素产生环节的内容,根据接触职业病危害因素情况进行安排。 (3)不得安排有职业禁忌证的作业人员从事其所禁忌的作业,应尽快调离或者暂时脱离原工作岗位。 (4)对健康损害与所从事的职业相关的劳动者,进行妥善安置。 (5)对疑似职业病病人,按照职业健康检查机构的建议安排其进行医学观察或者职业病诊断。 (6)拟建项目应注意女工的劳动保护,不得安排孕期、哺乳期的女职工从事巡检作业。 (7)外包人员职业健康管理管理 a、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要求,企业不得将产生职业病危害的作业转移、外包给不具备职业卫生防护条件的企业。 b、用人单位应为外包作业人员发放符合要求的个人防护用品,并监督使用。 c、用人单位应加强外包作业人员的职业健康监护,并为外包作业人员建立职业健康监护档案。 d、外包作业人员应该纳入公司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完善外包作业的职业病防治管理制度,加强外包作业的现场管理;外包作业人员应该定期进行轮换,不能够长时间固定由同一批人员进行同一岗位的作业,减少接触时间,避免外包作业人员患职业病。 5 应急救援 (1)拟建项目存在可能造成急性职业病危害事故的因素有:酸碱灼伤: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急性化学因素中毒:氨、氰化物、氰化氢;有限空间作业导致缺氧窒息或中毒等。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针对性建立完善的职业病危害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和相应的急救措施。 (2)拟建项目应与具有应急救援能力的医疗单位签署医疗救援协议,加强作业人员现场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并建立、完善应急救援预案,定期安排应急救援演练,加强作业人员现场自救、互救技能的培训。 (3)用于应急时的个人防护用品数量除保证最大班作业人员需要外,还应保证救护人员与来访人员的应急需要。 (4)在集中使用酸、碱性液体的工作区(试验室、化验室、浮选配药区)附近设紧急喷淋洗眼器,紧急喷淋器应在生产区15 m范围内。 (5)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该定期检查应急救援设施,做好检查记录,保证救援设施的正常运行。 (6)丹巴县中凯选矿有限责任公司应对应急救援演练周期、内容、项目、时间、地点、目标、效果评价、组织实施以及负责人等予以明确规定,定期进行应急救援演习;救援人员应定期进行急救知识和技能培训,以保证发生事故时组织抢救工作的有序的进行。 (7)职业性高原病是在高原低氧环境下从事职业活动所致的一种疾病。高原低气压性缺氧是导致该病的主要病因,机体缺氧引起的功能失代偿和靶器官受损是病变的基础。临床上根据发病急缓可分为急性和慢性高原病。 (8)建设单位应关注生产过程中氨中毒;氰化物、氰化氢中毒;酸碱灼伤、有限空间作业产生的中毒、窒息事故的应急救援。 (9)根据《黄金开采企业职业危害防护规范》( AQ/T 4252-2015)中5.3.4条款要求,氰化车间要备有一定数量的氰化物解毒药品(亚硝基异戎酯、二毓基内醇等)和应急车辆等。建设单位应要求后续职业病防护设施设计单位,针对拟建项目存在的可能导致急性事故的危害因素,对相应的应急救援药品及设施进行详细设计,保证应急救援药品和设施足够、使用。 (10)生产现场各生产车间应布置足够的用于专门存放应急物资装备的柜子。应急物质装备包含应急救箱、个人防护用品、担架等。
|
|||||||
技术审查专家组评审意见 |
1、完善评价依据、评价范围,核实项目名称; 2、补充全年风玫瑰图; 3、完善原辅料表、岗位定员表、生产工艺流程; 4、完善总体布局分析评价; 5、完善类比调查分析; 6、完善职业病危害因素识别分析; 7、完善职业病防护设施、应急救援、总体布局析评价; 8、完善工程技术、健康监护、个体防护、应急救援措施建议; 9、完善关键控制点表、预期接触水平表。 |
|||||||
参与现场调查及检测工作照:
|